微信
  • 关注·微信
微博
返回顶部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3期)

发布时间:2022-02-15 09:59:03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浏览量:字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我国具体国情、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顺应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南昌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部署要求,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前列”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现刊发有关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举措和成效。

【典型经验】

市交通运输局“四个坚持,四个聚焦”

整治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助力乡村振兴

南昌市交通运输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整治农村道路安全隐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中一项具体实事来办,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稳步推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   

一、坚持高位推动,聚焦建立机制抓整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多次进行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及时调度推进。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研究部署协调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工作机构,印发了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标准和职责分工。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县区开展全市在册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作为辖区农村道路主体责任部门,担负主体责任。三是统筹县区联动。全市各县区上下联动、迅速行动,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全面履行整改主体责任,全力以赴保障整治工作快速推进,确保整治工作高质量完成。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市政府明确市级财政拨付4000万元进行奖补,其余整改资金由县区兜底解决。同时,加强向省交通运输厅的汇报对接,积极争取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省补资金。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摸清底数抓整治。组织相关部门以农村道路安全隐患问题为导向,按隐患认定标准,多次排查核实隐患。一是全面开展摸排。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县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县道隐患摸排工作,前往全市各县区对摸排工作进行督促指导。二是规范填报数据。组织相关人员对在册农村公路的路线编码,隐患路段桩号等进行详细填报。三是反复核实底数。在第一轮全面摸排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再次进行核实,进一步摸清底数。

三、坚持责任夯实,聚焦督导考核抓整治。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督导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到位。一是加强现场督导。组织5个督导小组,对全市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不定期现场督导,随机抽查已完成整改,督查已批复施工图的隐患点位。二是及时通报情况。对督查情况及时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发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进行通报,相互交流,推动工作。三是纳入目标考核。把农村公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中。四是严把建设质量。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追求工程进度,决不能出现劣质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市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任务。

四、坚持举一反三,聚焦常态长效抓整治。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在基本完成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的基础上,巩固整治成果,举一反三,注重常态长效,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全面完成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截止1月6日,全市已完成在册农村公路整治点位2292处,969.077公里,分别占需整治点位数和总里程数的96.59%与94.74%。正在施工点位120处,51.093公里,分别占总点位数和总里程数的5.06%与4.99%;正在招投标点位45处,21.252公里,分别占总点位数和总里程数的1.9%与2.08%。目前,开展率达97.10%,整治完成率达94.74%,工作开展率较好,整体完成率较高,基本能按要求在1月20日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二是扎实开展平交道口整治。开展了全市重要县、乡道的平交道口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3099处,其中完成硬化整治36处,完成安装减速装置3063处,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三是积极谋划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计划今年全面启动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道路路面提升改造,力争每年完成重要县、乡道“白改黑”约300公里,三年完成重要县、乡道“白改黑”1000公里。每年完成省道“白改黑”约90公里,三年内完成省道“白改黑”268.4公里,实现全市省道宜改造路段黑化率100%,重要县道宜改造路段黑化率100%,重要乡道宜改造路段黑化率50%以上,构建覆盖广泛、深度通达的农村交通网络,实现整治路段沿线路域环境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地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无路基路肩边坡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无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等“八个无”目标,力争实现农村路域环境“一年有成效、两年大变化、三年树标杆”目标。

新建区“四步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新起点,新目标,新使命。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新建区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区乡村振兴工作稳中提质、持续向好,奋力描绘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

一、抓好统筹部署“强保障”。新建区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村振兴中的统筹推动作用。一是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基础上,增加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议“三农”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二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继续推行“党委决策、政府操作、人大督导、政协评议、全员参与”联动机制。三是不断做好动态监测。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同时建立健全农户扫码自主申报、基层干部入户排查、行业部门数据比对筛查的“三线并行”模式;制定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流程图,让防返贫监测工作清单化、具体化;印发“防贫码”宣传单1万余份,对乡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确保基层干部都能熟练操作;在各乡镇创新推行了“一个中心指挥、一张网络覆盖、一个网格办事、一个标准考核”的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全要素网格”,实现“多网合一”的动态监测机制。

二、巩固脱贫成果“提福祉”。为筑牢基本保障,新建区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相关政策,全面保障新政策不出台,老政策不退出。一是持续加强基本保障。建立了常态化的脱贫户及边缘户住房安全保障监测机制,对全区1664户B类住房脱贫户进行全面排查,全面保障了脱贫户住房安全;精准摸排清楚贫困学生底数,2021年累计为1625名脱贫家庭学生免除服务性收费及代收费60.29万元,做到补助及时到位;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脱贫户医疗报销政策,实行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和医疗救助报销后,剩余部分由区财政按原渠道给予相应保障。二是持续夯实产业支撑。加大产业项目谋划力度,将财政衔接资金向产业项目倾斜,今年共安排财政衔接资金577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63个,产业占比达56%;做稳就业保障,加强对就业帮扶专岗的管理和考核,保证帮扶专岗人员待遇每月及时发放到位,前三季度共拨付岗位补贴165.17万元。三是持续做大消费帮扶。做优防贫保险,优化调整了防贫保险实施细则,保费由去年的126万元调整为今年的260万元,目前已赔付60笔152.53万元;做实重点帮扶,出台《新建区2021—2023年省市级重点村定点帮扶工作方案》,确定16个“十四五”省市定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1个市级红色名村,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衔接资金,全面发展“十四五”帮扶村。

三、力推现代农业“创特色”。新建区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定位,一是稳步推进规模化经营。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24.1万亩,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同比增长3.7%,总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2.89%。有序推进农口14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牧原集团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投入生产,已引种母猪2690头,鄱湖明珠市级示范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稳步推进南昌植物园建设。盘活溪霞现代农业园区现有资源和产业项目功能,打造溪霞现代农业园区与南昌植物园“一体两翼、两园互动、产学研用”总体格局,其中珍奇植物园、南昌藤本经济植物种质资源圃、番茄优异种质筛选和遗传改良研究基地、功能蔬菜培育示范基地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大鼓励全区种粮大户流转土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盘活土地效益。目前流湖、西山、松湖等乡镇藠头产业以南昌市和平食品有限公司为引领,种植面积达3万亩,涌现出50亩以上的大户40多户。联圩、昌邑、铁河等乡镇从恒湖农场2000亩稻田养虾起步,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6万亩,每年出产优质小龙虾400万公斤。

四、狠抓环境整治“促宜居”。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乡村公厕792座、户厕13032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2%。完成农村户厕标准化模型建设15个,800户农村户厕改造、35座乡村公厕建设。二是深入推动村庄整治建设行动。围绕做好村庄“四建三治一管护”等内容提升,启动实施了2021年度268个一般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点68个、区自建点200个)村庄整治,1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进一步提升镇村面貌,完善基础设施。三是深入巩固村庄环境管护提升成效。健全完善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常态长效管护机制,按照“一村一卡”的标准,建立长效管护信息台账,全区72个一类村和122个二类村全部录入万村“码上通”实施动态管护。目前,已选定溪霞镇店前村、象山镇大桥村、石岗镇官塘村3个村庄开展长效管护5G平台试点建设。

南昌县产业帮扶结硕果 乡村振兴逐步激活

产业帮扶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自开展产业帮扶工作以来,南昌县围绕实现“每户脱贫户有一个增收的产业”的总目标,坚持强化政策保障、强化技术服务、强化主体带动,建设了一批产业基地,取得了一些较好的帮扶成效,走出了一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产业发展融合共进之路。

一、强化政策保障,让产业帮扶之树扎根沃土。一是产业发展政策先行。全县配强产业帮扶队伍,明确了165名产业帮扶指导员,成立了五个工作指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南昌县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南昌县“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办法和政策,鼓励全县农户和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激发脱贫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二是产业帮扶资金涌入。在资金扶持上不断向产业帮扶倾斜,历年来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共建成产业帮扶基地29个,累计投资金额达5300多万元;目前,已投产的产业帮扶项目给脱贫村集体带来收入约177万元,联系带动脱贫户796户,户均年增收约1295元。同时,2021年又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12万元,用于建设10个帮扶厂房和1个蔬菜大棚项目。全县产业帮扶基地、帮扶厂房等联系带动脱贫户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强化技术服务,让产业帮扶之树枝繁叶茂。一是因人制宜强化培训。全县还因人制异,强化产业帮扶业务培训,共组织2800余人次的脱贫劳动力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参加了特色种养殖业、花卉苗木栽培、家政服务、育婴员等不同类型的技能培训。二是因户制宜施展良策。全县因户施策,帮助脱贫户选准产业,如广福镇宋洲村脱贫户黄水泉,有丰富的种植蔬菜经验,县、乡两级因人施策,鼓励其承包30亩种植大棚蔬果,2021年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生活越过越好,实现了高质量脱贫。三是因地制宜开展指导。南昌县因地制宜,强化产业帮扶技术指导,近年来,南昌县共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服务活动共计86批次,有4000余人次获得了技术指导。

三、强化主体带动,让产业帮扶之树开花结果。一是主体培育有突破。全县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速构建“接二连三”产业链,深入实施 “一乡一园” 战略,推进了黄马·凤凰沟、幽兰印智航天、南新市政公用等市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引进金色大田、空中田园等一批优质现代农业项目,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7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1家、 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6家、市级示范联合体6家,休闲农业经营面积达20万亩,星级企业、示范点个数位居全市首位。 依托这一产业组织优势,全县组织规模以上企业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帮助脱贫户提升“造血功能”,引导企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脱贫劳动力提供相应岗位,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全县共认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5家,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2家;53家农业企业带动联系脱贫户达到538户。

安义县紧扣“三个促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安义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体要求,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坚定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致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安义样板”示范区,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等称号。

一、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打造美丽乡村环境。一是高品质推进乡村建设。点线面结合推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由设施完善向品质提升转变。点上,坚持整村一体规划,打造了黄洲米粉小镇、墨山书画小镇等13个特色精品村;线上,打造了南安公路、G354等5条美丽风景线;面上,编制了《安义县美丽宜居示范县总体规划》,对全县910个村庄进行规划,完成了753个新农村一般村点、8个新户型示范村和10个综合示范村建设。二是高水平整治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五大工程,实现“村庄整治三拆三清、5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完成“5G+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三是高标准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70公里,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改建扩建7所乡镇敬老院,实现104个行政村颐养之家全覆盖,“空巢老人”得到有效关怀照顾。

二、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引进农业项目。先后引进了中国云厨产业园、省级现代化果蔬产业园等一批大型项目,培育了1个国家级、9个省级,15个市级龙头企业,打造了3个精品园区、6个乡村产业园;获评了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制定了水果、米粉、瓦灰鸡3个专项产业推进方案,配套出台了“二十条”激励措施,县财政每年安排2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特色发展,创建了水果、米粉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入选了全国63个产业链典型县名单-江西省安义县水稻全产业链典型县;打造了四大特色水果区,形成了“四季有果、四片产果”的果业发展格局,推广米粉品牌店21家,米粉年销量突破1万吨。三是促进农旅融合。积极举办“相约安义•小镇之旅”节庆活动;“安义米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义县荣获中国手工米粉地标美食县,积极参与N个渠道广告宣传。目前我县有绿色农产品24个、有机和无公害产品各2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

三、促进农民富足富裕,推动和谐乡村建设。一是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一防两业五衔接”的工作思路,突出做好四个不摘、结对帮扶、就业稳岗、为民服务解难题等八方面重点工作;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给予非贫困村10-30万元不等的专项项目;制定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计划,整合500万元资金开展10个村“飞地抱团”工作;全面消除了经济空壳村,1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4%。二是提升乡风文明效果。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全覆盖。积极实施“365”工程,广泛开展“1号大调研”、婚丧礼俗整治等活动,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组建了23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四点半课堂、亲情连线”等10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400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持续开展三风活动,培育乡风文明,涌现了长均四方、长埠木马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点。三是扩大乡村治理成果。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擦亮社会治理品牌,创新开展“有事来说”基层民主协商平台,解决群众困难事843件,办成了一批诸如长埠镇下桥村荒山荒地流转、青湖卫生院建设等干部群众久盼无着落的民生实事,说事办结率达95%以上,取得了群众认可、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