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关注·微信
微博
返回顶部

南昌市“五型”政府简报(第58期)

发布时间:2021-04-13 15:32:00来源:浏览量:字体: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58期)

市“五型”办编印                      20201230

【编者点评】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发展育先机开新局的关键期,是全市上下彰显省会担当,努力建设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的跨越期。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市“五型”政府建设,谋划推动“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锚定“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开创“五城”建设新局面,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势能、在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展现南昌作为。本期专刊刊载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局、西湖区经验做法,供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学习参考。

 

【典型推介】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健康南昌鲜活经验

——南昌市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专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晓军同志在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调研南昌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时提出“一个目标,六个重点”工作要求。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吴晓军书记的指示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在全系统强化“时间不等人,慢跑就是落后”的理念,凝聚“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闻鸡起舞”的工作干劲,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卫生健康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一、补齐短板、健全体系,提高卫生健康应急力。一是要优化卫生健康资源布局。要立足平战结合、补齐短板,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三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筑牢基层基础。二是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实行全市统筹、分级负责、统分结合、平战结合,打造平时能够提供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特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提供集中统一调度、分类救治处置的完整的高效运行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要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瑶湖院区、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异地新建和新建南昌急救中心、市卫生应急指挥与检验中心、市第九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第一医院老年病院、市第三医院抚河院区改扩建等7个项目。要加快推进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医院、市洪都中医院二期两个在建项目,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工验收。

二、强化学科、尊重人才,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力。学科建设坚持三步走。紧紧抓住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合作的良好契机,快速推进项目实体建设,建立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制订重点学科发展计划。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学科,在全市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扶持,引进项目管理理念,将重点学科建设成为开展医、教、研的主阵地、科研成果的主产地、代表水平的主力军。对全市医学学科按照重点学科、支撑学科、一般性学科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学科评估验收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进行统一的评估验收。人才建设开展五个一。出台一个意见。落实人才10条政策,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南昌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一项规划。对全市卫生健康专业人才,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两个类别,高层次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和基础人才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建设。培养一群骨干。每年在系统内选拔洪城名医,并按照人才新政,享受人才待遇。通过考试、推荐等选拔流程。开展为期三年的培养计划,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培养和打造一支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引进一批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重点紧缺专业,引进基础人才。激励一支队伍。落实“两个允许”,实施“总量管理”,建立重点人才联系制度,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工作环境。

三、敢于创新、深化改革,提高卫生健康治理力。一是加快制度创新。增强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卫生健康工作,不断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思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二是深化体制改革。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从管理机制、补偿机制、人事薪酬、内部管理等方面健全公立医院治理机制。规范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机制,巩固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成果,落实补偿机制,并与医保衔接。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重点,规范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开展县域综合医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三是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卫生健康工作考核制度,针对年度重点工作,逐一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目标、分清责任、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在全系统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四、搭建平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健康科技力。一是完善平台建设。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并逐步由“通信息”到“通健康”,由“信息化”到“智慧化”转变,实现包括公共卫生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对每个人的健康管理,助力健康南昌建设。二是搭建场景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行动”33项指标落实,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推动以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及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不同信息系统的对接整合,推动电子健康码(卡)的普及应用。全面启动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体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是整合信息资源。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整合信息平台数据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提升医院管理、医疗数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深度挖掘健康大数据,为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管理、诊疗行为规范、合理用药评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效率提升、医疗资源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持。

 

市自然资源局以实际行动落实全会精神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自然资源局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热潮,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结合规划统筹、要素保障、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四大核心任务,以实际行动落实全会精神,创新提升全市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动“十四五”自然资源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规划体系大构建。建立好责权清晰、全域覆盖、科学高效“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报批。合力推进专项规划编制,统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规划的动态监管。加强对城市重要发展方向定位、功能结构、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推进控规全覆盖。加强对重大、重点管控区域的管控,开展好一江两岸、扬子洲地区、VR科创城等区域规划编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

二是土地要素大保障。深化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产业平台、城市发展等重大项目研究和规划选址审批,全力保障大项目、大平台建设。推进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为全市产业发展、民生、公共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建立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制度,加强项目质量联合审查,稳步探索推进“标准地”出让,创新经营性土地出让方式,提升土地经营水平。明年,全市力争出让经营性用地1.06万亩(市本级7800亩),土地出让金预计可达600亿元(市本级475亿元)。强化市级统筹力度,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片区收储和综合开发,显化土地价值。

三是资源保护大推动。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认真做好2020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继续深挖潜力,开发补充耕地,并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指导各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批后监管,持续推进批而未用、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整改处置,切实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高标准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工作。强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统筹耕地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改和卫片违法用地整改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分类处置,限期销号。

四是营商环境大优化。加快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争取实现企业和群众网上申请、登记工作人员网上审批,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解决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积极推进“以地招商”。把所有涉空间的各类规划按照统一标准在“南昌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中叠加,并向全市共享。利用该平台,策划生成一批“净地”,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以地招商”。同时又避免项目“带病”进入审批,助力项目加速落地。加大“多测合一”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多测合一”的实施,切实为建设单位减负。

【县区亮点】

  西湖区以“十四五”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西湖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深入分析机遇和挑战,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西湖实际,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奋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以入选南昌市第一批创新型试点建设(县)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全面提升西湖作为省会城市主城区创新动能。围绕现代化服务业、电商产业、楼宇经济等重点新兴产业,重点引进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的“四带”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做优“人才储备”。依托“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园作为全省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有及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效应,积极与全国知名所院校签订人才培训协议,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建立“校园企”人才对接培养示范基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稳步推进校园创客空间、VR创新体验课堂建设,将科创纳入课程体系,树立西湖科创教育“金字招牌”。

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强基石。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用好用活西湖“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文旅休闲集聚排头兵。升级传统商贸业,优化提升历史文化消费商圈、大洪城批发零售商圈、环八一广场消费商圈、临湖文旅消费商圈和滨江消费商圈“五大商圈”。做强楼宇总部经济,鼓励楼宇引进总部经济和龙头税源企业,重点扶持天虹区域总部、滴滴区域总部、绿滋肴江西总部等一批总部企业发展,加大大悦城区域总部、交通银行江西总部等总部企业落户西湖的力度。依托“梦想小街”流量经济产业园,以流量经济为重要抓手发展数字经济。充分挖掘西湖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建成万寿宫、绳金塔、进贤仓三个历史文化街区,融汇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红色旅游、民俗聚会、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元素,实现文旅+服务业集聚双功效。

三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改革,推动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权益保障,以稳就业发展壮大消费群体。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开展名品、名店、名街联动,扩大城市时尚消费的辐射力、影响力。实施新兴消费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数字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培育打造夜市品牌,规范引导地摊经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同时,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扩大重大科创平台、现代化产业链投资,加快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安全、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抢抓江西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为平台全面对接区域合作大格局,以南昌火车站为核心全方位融入高铁经济,拓展区域开放合作新空间。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文章,推进高质量“双向开放”。以西湖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税源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质效。积极推动西湖物流业、商贸业、文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争取西湖绳金塔庙会品牌“走出全国,走向世界”。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整合优化区属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两大国有平台企业。破除制约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类障碍和隐形壁垒,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标国内一流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助力西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分享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